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
三、五四运动: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
(一)五四运动的爆发
1、新的时代条件;
2、新的社会力里的成长;
3、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,这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。
4、直接导火线,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。
(二)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
1、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,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。
2、五四运动广泛在动员和组织和群众,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。
3、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,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,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。
4、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。
四、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
(一)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
1、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,其代表中李大钊、陈独秀。
2、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,其代表中毛泽东、杨匏安、蔡和森、周恩来等。
3、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、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,经董必武、吴玉章、林伯渠等为代表。
(二)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及其历史特点表现:育
1、马克思主义菱的翻译和出版;
2、学习、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团纷纷涌现;
3、大里进步刊物的创办。
特点:
1、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,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线。
2、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,学习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。
3、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。
五、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及其历史特点
(一)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及其活动最早组织在上海成立。1920年8月,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。
工作:
1、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。
2、到工人中去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。
3、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。
(二)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
1921年7月23日,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。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。
(三)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
特点:
1、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、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破产之后,得到了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代表的指导和帮助,以俄国布尔什维克为榜样,是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。
2、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。
意义:
1、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。
2、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。